贯彻土壤污染防治法,做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事关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
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的局面,截至去年底,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2%,提前完成了十三五约束性目标。加强对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指导,在28个城市开展了气候适应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了三批共六个省区81个城市低碳省市试点建设,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协调。
赵英民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以更大决心和更大力度,努力实现新的国家自主贡献和碳中和愿景。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将继续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以更大决心和更大力度,努力实现新的国家自主贡献和碳中和愿景。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三是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深化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行动。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为推动疫后经济可持续和韧性复苏提供了重要政治动能和市场动能。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的王大妈说起这几年北京的天,直言好得不敢相信。
配套水十条的实施,发布了107项涉水标准。公众的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这部法律实施后,原环保部配套实施了按日连续、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4项办法。赵英民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制度落地见效,全面加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机制。
赵英民表示,目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已经初见成效,截至今年9月全国共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674件。近日,湖北等多省在公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移交问题整改情况时就公开表示,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均呈现改善状态,有的省改善幅度还不小。
今年1月至9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2%,预计到年底能够完成84.5%的约束性目标。不是开展一轮、两轮就结束,而是每五年就要进行一次。在生态环境立法方面,先后完成了水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等6项生态环境领域的法律制修订。今年9月底到10月,又进行了第二轮第二批督察,这次督察对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进行了督察试点,这也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首次对国务院相关部门进行督察试点。
2019年6月发布实施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以下简称《督察规定》)明确指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不是一项临时性的检查,而是长期的、常态化的工作。赵英民指出,到今年年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9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约束性指标将全部完成。在此基础上,2018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又分两批对河北等20省(区)开展督察回头看。他说,和五年前相比,十三五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
从31省区市公开的督察整改情况看,地方生态环保质量改善已经成为最大亮点。赵英民指出,到今年年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9项约束性指标将全面完成。
这一年,修订后的、有着史上最严环保法律之称的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2019年7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第二轮督察启动,第二轮督察首次进驻中央企业,对中央企业展开督察
今年1月至9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2%,预计到年底能够完成84.5%的约束性目标。赵英民指出,到今年年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9项约束性指标将全面完成。长江保护法也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与2016年相比,2019年,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22%,重污染天数减少了40%,其中,北京市PM2.5浓度由2016年的7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的42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由34天下降到了4天。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实现全覆盖2015年年末,中央环保督察启动对河北省的试点督察。同时,水环境质量也显著提升,湖北省国家考核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86%,劣V类比例1.8%。
9项约束性指标将全部完成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此基础上,2018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又分两批对河北等20省(区)开展督察回头看。
到2018年,也就是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实施3年后,全国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8.6万件,较2014年增加124%。从31省区市公开的督察整改情况看,地方生态环保质量改善已经成为最大亮点。
无论是第一轮督察还是回头看、第二轮督察,促进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都是督察的最终目的之一。赵英民指出,到今年年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9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约束性指标将全部完成。
赵英民表示,根据这一改革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开并纳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三年多的实践证明,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确实不虚此名,确实是最严的环保法,确实是长出了牙齿。公众的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老百姓感同身受。
罚款总数较2014年的31.7亿元增加382%。完成6项生态环境领域法律制修订2015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
近日,湖北等多省在公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移交问题整改情况时就公开表示,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均呈现改善状态,有的省改善幅度还不小。在生态环境立法方面,先后完成了水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等6项生态环境领域的法律制修订。
从重点督察地方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情况,到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环境问题的解决等,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不仅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而且赢得了民心。十三五期间,从大气环境质量到水环境质量再到生态环境立法、执法,可以说,我国生态环保全方位发力。
不是开展一轮、两轮就结束,而是每五年就要进行一次。2016年第一轮督察正式开始,到2017年8月,第一轮督察实现了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配套水十条的实施,发布了107项涉水标准。《督察规定》的发布实施标志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全面步入法治轨道。
如何评价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环保所取得的成就?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用迄今为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保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为十三五时期的生态环保工作作出评价。在生态环境立法方面,2017年底,中办、国办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也是值得一提的。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他说,和五年前相比,十三五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
这一年,修订后的、有着史上最严环保法律之称的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2019年7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第二轮督察启动,第二轮督察首次进驻中央企业,对中央企业展开督察。